<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来源:    时间:2012年06月25日    

        十二五 时期,是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水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时期。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认真研究分析规划好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的水利工作,推动全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青海省 四区两带一线 发展规划纲要》、《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青海省 十二五 水利发展规划》、《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 水利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 十一五 水利发展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截止2010年底已落实各类水利工程项目资金164167.34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10.2%,其中国家投资137067.26万元,社会融资3329.55万元,自筹23770.53万元。解决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50.29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35.9%;扩大灌溉面积5.9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59.7%;改善灌溉面积56.38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2.8%;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0.4平方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07.6%;修筑干支流河道堤防44公里,占目标任务的88%。从 十一五 水利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特别是项目资金的争取、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改善灌溉面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

        十一五 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及完成情况表

        项目

        内容

        争取 投资(万元)

        工程项目(个)

        扩大灌溉面积(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解决饮水困难(万人)

        治理水土流失(平方公里)

        治理河道(公里)

        规划 目标

        149000

        600

        10

        50

        37

        400

        50

        完成(或落实资金)

        164167.34

        933

        5.97

        56.38

        50.29

        430.4

        44

        完成比例%

        110.2

        155.5

        59.7

        112.8

        135.9

        107.6

        88

        二、取得的成就

        ㈠水利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 期间,共落实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6.42亿元,是近几年我区水利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这些资金的落实,使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民生水利建设等重点项目和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协调发展,保证了水利发展与改革顺利推进。

        ㈡防汛抗旱工作措施得力

        2006年以来,完成了合什加、大石滩、查汉都斯等24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湟水河等堤防44km。防汛抗旱工作呈现出协调有力、扎实有效的局面,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㈢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实效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0.29万人、70.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对大峡渠、东垣渠、平安渠等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恢复灌溉面积15.1万亩,对175 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渠道进行了改造和维修,共恢复灌溉面积22.34万亩。

        ㈣水土保持建设不断加强

        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开展淤地坝工程、水保生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重点项目,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30.4km2,完成生态修复12615公顷,建设基本农田75605亩,建设淤地坝153座,其中骨干坝58座。建成了互助水土保持示范区。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严格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促进了建设项目 三同时 制度的落实,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㈤水利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安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规划》等规划并通过审查。项目工作得到加强,青海省东部农村水资源综合利用亚行贷款项目(李家峡、公伯峡水库灌溉工程)开工建设,循化县夕昌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黄委会复核。完成了一大批灌区改造、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等小型项目的前期工作。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为水利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为争取立项奠定了基础。

        ㈥水资源管理迈出新步伐

        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对取水许可的跟踪监督,依法对用水企业征收水资源费,促进各用水户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了查处非法取水、打击非法采砂、清除河道违法设障、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等专项执法活动,依法查处涉水涉河违法案件 23起,取得了良好效果。

        ㈦水利改革继续深化

        纳入全省水管体制改革的46个单位已全部完成了 两定 测算任务和分类定性工作,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分别为85%和28.2%,目前正组织开展省级验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水利投融资机制,重点在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和利用银行信贷开展水利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

        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条件等各

        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装备落后,水利工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六县地处河湟谷地,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内降水量小且降水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8.3mm,年蒸发量为1581.3 mm。全区水资源总量为285.85亿立方米,自产和客水可利用总量为20.22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为18.05亿立方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目前全区总用水量约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5.06亿立方米,林牧渔蓄用水0.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29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0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38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少且难以利用,属于极度贫水地区。对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缺乏控制性水利调蓄工程,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突出。全区还有38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60 %以上农田缺乏灌溉条件,县、乡、村防洪体系尚未启动。

        ㈢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全区现有万亩以上灌区32个,灌溉面积61.15万亩。近年来已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个灌区,灌溉面积11.05万亩。水库76座,设计总库容11071万立方米, 十一五 期间对 24座小(Ⅰ)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目前尚有27 座小(Ⅱ)型病险水库无法正常运行,存在不安全隐患。现有的2946项水利工程,1042项为老化失修工程,占现有工程的35.4%。我区水利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现状水利设施难以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㈣水土流失严重。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7009.9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3%。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保护的任务较为艰巨。

        ㈤水利项目储备和能力建设滞后。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行业装备滞后,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尚不能满足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 十二五 水利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水利发展的有利条件

        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水利在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㈢为有利推动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省委、省政府提出 四区两带一线 发展战略、 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 发展战略及临空经济开发区、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必将有力推动全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㈣落实《国务院关于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给全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㈤国家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资金条件。

        ㈥全社会对水的认识不断提高,水的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观念不断增强,水利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㈦水利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㈧水利法规体系、政策体系、规划体系等不断完善,为水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水利发展的不利因素

        ㈠江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完善。我区地、县级城镇和大多数县城防洪设施不健全,不达标,洪水威胁依然严重。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基本空白,急需进行治理、整治。我区因为地形地貌原因,山洪沟道冲刷依然严重,泥石流、崩塌等灾害频繁,洪涝灾害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威胁。

        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农业干旱缺水仍然严重,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增收和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农村饮水困难依然严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供水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㈢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不够。农业用水粗放,工业循环用水率低,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较慢。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水污染呈加速加剧状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重点水源地保护力度不够,水旱灾害、重大水污染事件等水利突发性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建设急需完善和健全。

        ㈣体制和机制不活。因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利前期工作方面缺少项目储备,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缓慢,工程性缺水问题亟待解决。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形成,水法制建设滞后,水资源管理能力仍显薄弱,水利管理水平较低。体制和机制依然是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突出障碍。

        第三章 十二五 水利发展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 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把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作为推进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实现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民生水利建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方向,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田灌溉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不断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㈡坚持突出重点原则着力突出抓好水利骨干工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和节水改造工作。

        ㈢坚持建管并重原则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加强运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㈣坚持社会融资原则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入,切实管好用好各项水利资金,提高投资效益。

        ㈤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我区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水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县城、重点城镇防洪体系基本建成,为东部城市群建设和高原特色现代工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水利投融资目标:水利项目投资达到100亿元。

        ——防洪保安目标:新建及加固堤防、护岸300公里,重点城镇和重点河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新增年供水能力1.1亿m3,实现农民人均1亩水浇地的目标,水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

        ——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治理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

        ——农田水利建设目标: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

        ——民生水利建设目标:解决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人饮工程。建设平安县小峡镇三十里铺等十一村人畜饮水工程、乐都县雨润镇汉庄、高店镇红庄等六村人饮工程、民和县二镇四乡三十五村人饮工程、互助县边滩乡水洞村至台子乡多士代村等十三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化隆县甘都镇26村人畜饮水工程、循化县文都乡至街子乡苏哇什人畜饮水工程等人畜饮水项目118项,投资4亿元。

        2、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平安县小峡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乐都县大石滩灌区渠道维修改造工程、民和县古鄯灌区改造工程、互助县昝扎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化隆县甘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循化县黄丰渠区改造工程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3项,投资4.49亿元。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互助县南门峡水库、互助县马家河水库(小1型)平安县清泉水库、民和县麻杆沟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1项,投资1.94亿元。

        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6项,建成集雨水窖15000座,投资0.75亿元。

        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2项,投资3.88亿元。

        6、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循化县、民和县、平安县设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项,投资3.02亿元。

        7、老化失修维修改造工程。建设老化失修维修改造工程14项,投资0.76亿元。

        8、重点灌区工程。建设李家峡北干、公伯峡南北干、湟水北干一、二期等大型灌区工程8项,投资28.3亿元。

        9、水源工程。建设平安文祖口水库、乐都引胜水库、民和河西沟、循化夕昌水库等水源项目15项,投资9.38亿元。

        10、城镇供水工程。建设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化隆、循化六县城镇供水工程18项,投资11.61亿元。

        11、防洪工程。建设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六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34项,投资4.95亿元;建设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六县城镇防洪工程6项,投资2.8亿元;建设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六县山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8项,投资0.83亿元。

        1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小流域、坡耕地、淤地坝、退耕还林等水土保持项目25项,总投资3.52亿元。

        13、能力建设全区能力建设6项,每县1项,总投资0.98亿元。建设基层水管站、水保站、水文站、水库管理局60个,购置办公设备;完善水利业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置重点水库、渠首等建筑物监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成果。

        14、水利风景区专项工程建设民和官厅、古鄯,互助北山、南门峡,化隆公伯峡、李家峡,循化孟达,乐都大石滩水利风景区等专项工程9项,总投资1.41亿元。

        15、水源地保护工程通过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源地管护围栏、防洪堤、管理房、警示与宣传牌等措施,对全区农村及城镇饮水水源地进行防护,以提高水源的安全保障。水源地保护项目13项,总投资0.54亿元。

        16、工业园区供水工程通过湟水北干调水工程,利用松多水库、引胜水库、文祖口水库、大通河等为水源,解决临空经济开发区、青海装备制造园乐都分园区、民和县下川口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集中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工业园区供水工程13项,总投资8.56亿元。

        17、农业示范园核心区供水工程。主要依靠地域现有水源,实施高效节水措施解决。农业示范园核心区供水工程14项,总投资5.68亿元。

        18、生态建设供水工程。通过引提灌等水利措施解决平安南北山、乐都南北山、互助 三山 、民和、化隆、循化县三北防护林绿化的生态用水。生态建设供水工程6项,总投资3.59亿元。

        第四章 十二五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民生水利工程。

        ㈠加快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按要求适当提高标准,到2015年解决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较完善的农村人饮安全保障体系。

        ㈡加大黄河谷地、湟水流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力度。全面完成民和东垣渠、乐都大峡渠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争取开工建设平安小峡渠、化隆科技示范园区灌溉工程、乐都百里蔬菜长廊节水灌溉工程、大峡渠二期、民和张铁水库灌区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㈣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二五 期间完成甘沟、黄河滩、下星家、浪塘等27座小(Ⅱ)型病险水库、1座小(Ⅰ)型和1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水库蓄水量624.9万立方米。

        ㈤加快农业园区水利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15万亩。

        ㈥加快雨水集蓄工程,建设集雨窖1.5万座。

        ㈦建设黄河谷地百万亩节水灌溉项目和湟水流域百万亩节水灌溉项目。

        二、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

        ㈠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建设,到2015年控制灌溉面积达到30万亩;抓紧实施黄河沿岸公伯峡、李家峡、积石峡等水利综合开发项目,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2.7万亩;积极做好平安文祖口、循化夕昌、民和河西沟、互助松多、乐都引胜等水库和乐都下杨家蓄水工程骨干水源工程的开工建设,增加水库库容3189万立方米。

        ㈡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抓紧做好乐都引胜、平安牙扎、互助岔尔沟、丹麻、民和满坪、化隆文家山、循化建设堂等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积极配合省上做好湟水北干渠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㈢加快城镇供水水源工程,提高城镇供水能力。

        ㈣加快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建设。实施互助绿色产业园区、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装备制造园区、民和下川口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供水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

        三、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洪减灾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病险工程及时除险加固,加强防汛抗旱应急工程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落实行洪区清障工作。大力推进全区重点河流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以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县湟水干流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推进湟水河干流城市段景观化,推进河流生态文明建设。到2015年治理中小河流300公里,使重点城镇和重点河流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抓好河界整治,确保城镇、堤防、水库、河道等防洪工程的安全、抓紧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协调有序,高效快捷的防洪减灾应急响应机制。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实行全社会、全方位节水,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方式,采取工程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着力推进渠系硬化、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措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用水许可管理,深化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建立和完善用水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分类供水,循环利用,优水优用。对河道安全和采砂秩序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规范采砂秩序,依法取缔非法采砂活动,建立依法管理、安全有序的采砂秩序,巩固河道采砂整治成果,确保防洪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五、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力度

        ㈠水土保持。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实施化隆县、循化县、互助县、民和县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坡耕地整治5.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42.86万亩的基本口粮田、低产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淤地坝坝系建设。

        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把培育保护水生态与开发利用水资源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重点,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实施黄河干流循化吾土斯沙棘生态治理工程、化隆德恒隆沙棘生态治理工程,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到2015年建成林灌面积12.94万亩。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到2015年建设平安县峡群寺水利风景区、公伯峡库区水利风景区、李家峡库区水利风景区、互助县北山水利风景区、循化县孟达天池水利风景区、乐都大石滩水利风景区等11项水利风景区。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到2015年实施农村饮水水源地、城镇饮水水源地、小(二)型以上水库灌溉水源地保护等13项水源地保护工程。

        六、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㈠积极稳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截止2008年底已对185项小型水利设施产权进行了改制, 十二五 期间继续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总结出适宜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水利发展的经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培育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协会、用水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公共服务机构与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快构建公司化服务体系。

        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七、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各级水利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进和采用水利科技创新成果,着力构建全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预防监测系统等各级应用系统,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基层水管站、水保站、水文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五章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水资源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高效和可持续的原则,在水资源规划、初始水权分配、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权转让方面完善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十二五 期间按照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将常规水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全部纳入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年度供水计划要根据水资源可供水量和用水定额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 三同时 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监察体系的建设。 十二五 期间向逐步推进农业用水计量管理,农用机井全部实现计量监测,农村生活用水实现计量到户,地表水灌区推进实施支渠口计量用水控制。加强防汛工作,实现由洪水防御向洪水管理转变。根据全区汛情特点,主要加强重点城镇和山洪的洪水管理,不断提高洪水管理水平。

        二、水资源保护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规划约束,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努力改善水资源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以湟水河为重点,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排污权管理。建立入河排污口登记制度和审批制度,对重要水功能区和重要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地下水监测,加强监督管理,控制地下水超采。做好重点水源地保护工作。 十二五 期间明确规定水功能区管理、水源地管理、排污总量控制和水资源保护,将水资源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工程质量管理

        ㈠ 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有关制度

        完善健全管理制度。结合我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制订有关制度,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依法管理依法建设。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等有关制度。

        加强对项目法人以及项目法人代表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强化对项目法人的监管,理顺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关系。

        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加大对招标投标行为中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设招标结果公示制度,完善有关投诉处理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基本条件以及评标行为的管理。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招标代理,提高水利工程招标代理水平。

        加强对水利建设监理队伍和监理人员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为,提高监理水平。

        加强对合同签订以及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管理。合同风险要合理分摊,研究建立以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合同争议的调节机制。

        ㈡ 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对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及建设行为的质量监督检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实施。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明确建设各方责任以及安全应急措施。

        ㈢ 完善验收管理

        按照《青海省水利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项目验收,明确验收责任,提高验收工作效率,使工程验收秩序化、程序化、规范化。

        ㈣ 整顿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

        加强项目稽察。研究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稽察队伍,完善稽察整改反馈以及追踪整改的制度,加强稽察力度,提高稽察效用。从而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

        四、工程运行管理

        (1)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2)建立规范、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机构;

        (3)建立河系防汛管理体系,做到防汛工作日常化;

        (4)积极推进管养分离,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5)建立协调的管理运行分工合作机制;

        (6)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7)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以考评促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8)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合理发挥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的积极性:

        (9)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水利项目工作

        ㈠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加快规划项目的可研、初设文件的编制工作,加紧项目的上报、审查和审批进度,保证年度投资计划安排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做好项目储备。

        ㈡充分吸收相关规划成果。重点开展循化夕昌、乐都引胜、下杨家、民和河西沟、平安牙扎等中小型水库和城镇水利建设等工程的前期工作,使水利建设工作按照水利规划有序进行。

        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依据水利规划,加快水利项目审批立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对水利保持稳定的投入。四是加大水利产业收入和扩大水利建设基金投入。五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按照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发展思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各界融资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六是积极鼓励受益区群众以及企业投劳、投资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做到水利工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七是加强水利资金使用与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提高投资效益。

        二、加强宣传力度,完善水法规体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水忧患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抓好符合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规章的建设,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发展,为我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切实增强依法治水的意识,提高依法治水的能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加强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和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创新设施化、园区化、基地化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和组织化经营模式。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水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研究构建供水、防洪、节水、水环境保护四大保障体系建设重大科技问题,突破多水源供水格局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防洪抗旱减灾、水循环利用、雨洪水资源化、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水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推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实施 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 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留人环境,按照我区水利发展要求,通过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考核等人才管理制度,采取引进、培养等手段,加快加强高水平技术带头人队伍和高技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工作,提高全区水利系统人才拥有量,在数量和层次上大幅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四、落实责任,全员参与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大国情水情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五、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改革,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和机制。

        ㈠对防洪、水生态治理等公益性水利工程,应明确政府投入是水利投资的主渠道作用。防洪、水生态治理等工程属于公共工程,这些公益性水利事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均由政府投资且无需回收。针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比较困难,并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对预算内资金进行适时调整,力争今后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持续增高。

        ㈡对于供水、污水处理等经营性项目要给予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投融资政策。加快经营性项目的改革步伐,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引进竞争机制,通过集资、入股、银行贷款等方式,广泛利用社会、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给与这些项目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投融资政策。

        ㈢对综合开发工程进行包装,开发资源,招商引资。

        具体措施:

        1、加大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投放水利建设的信贷规模;

        2、通过财政贴息的办法,鼓励商业银行对此类水利项目实行优惠贷款,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并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3为减轻水利项目建管单位偿还贷款负担,配套实行减免税等扶持政策。

        ㈣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水利产业。积极筛选项目,向社会招商,开放有良好效益的水利产业市场,以小带大,以点带面,扩大社会资金融资的力度。

        ㈤建立水利工程产权拍卖的试点,挖掘水利资产潜在的资源价值,研究资产转让、抵押、置换等形式,盘活水利资源,滚动发展水利事业。

        (东署办[2011]214号文批准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