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助青稞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李进仓
青稞俗称裸大麦,耐寒性强,生育期短,是青藏高原特色优势农作物。青稞蛋白含量适中,矿物质元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是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也是优质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饲料。对互助而言,做大做强青稞酒业,大力发展青稞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壮大互助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互助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助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打造青稞美酒名片,建设青稞产业振兴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依托互助独天得厚的青稞酒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青稞产业,培育优质青稞、打造种植基地,着力扶持具备一定精深加工能力、科技含量高、产品研发能力强的青稞精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青稞酒酿造为核心,青稞食品和化妆品系列精深加工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一)青稞种植方面。抢抓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机遇,着眼省内县外市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在海南贵南牧场、海北门源浩门农场、海西德令哈乌兰干沟村农场以及甘肃山丹军马场等地区广泛打造青稞种植基地,确保了青稞质量和产量,为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在海北、海南等地建立酿酒青稞种植田1.8万亩。
(二)青稞酒酿造方面。互助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以“天佑德”为主的互助青稞酒传承400年兴盛不衰,被全国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全县共有青稞白酒生产企业19家、青稞酩馏酒生产作坊51家、青稞配制酒企业9家。产值占青海省青稞酒总产值的90%以上,占全国青稞酒行业产值的85%以上。青稞酒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4.8%。
(三)青稞食品加工方面。高标准实施了投资9000万元的青稞产业园,建成投产了青稞饼干、青稞挂面等5条生产线,青稞食品作坊模式成功转型,实现青稞食品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加工,极大地提升了青稞的利用价值。目前,全县从事青稞食品加工企业4家,已开发青稞糌粑饼、麻花、奶贝等青稞休闲食品13种。
(四)青稞衍生产品方面。依托青稞酒研究院科研力量,充分利用青稞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β—葡聚糖等多种生理功效成分等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扶持青稞β-葡聚糖、青稞黄酮、青稞化妆品等系列高端产品加工企业,研发了青稞面膜、护手霜等产品4种,青稞产业链不断拓宽,价值链快速提升。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的青稞酒糟面膜研制项目荣获202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二、互助青稞产业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互助位于西宁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1小时经济圈内,县内有全省唯一的二级机场曹家堡机场,宁互高速公路、平互大公路、威北公路、加西高速贯穿全境,城市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公路通畅安全,全县陆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是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二)市场优势。近年来,随着广大群众生活理念的转变和生活品质的提高,青稞营养价值和对青稞衍生品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稞饼干、青稞挂面、青稞酸奶、青稞速食面等新型产品备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强劲,发展前景广阔。
(三)技术优势。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青稞全产业链深加工龙头企业,是全省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成立了“中国青稞酒研究院”,具有一支行业高精尖优的青稞酒研究团队,拥有先进的酿酒工艺和产品研发技术,在青稞酒酿造和新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发挥了行业领军作用。
(四)文化优势。青稞文化和青稞酒文化内涵深厚,贯穿在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各种风俗文化与宗教活动的方方面面,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互助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和青稞原产地保护基地,已有400多年的酿造历史,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已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稞酒文化已成为互助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
(五)政策优势。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青稞酒及青稞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实施意见》《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青稞产业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互助县青稞(酒)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互助县打造“青稞美酒”名片建设青稞产业振兴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互助青稞酒业协会,整合资源和力量,在规范生产、品质提升、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为进一步推动青稞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
多年来,青稞产业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的转变,在青稞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青稞产业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青稞食品大多数以初级加工为主,青稞衍生产品处在尝试探索阶段,缺乏叫得响、市场好的拳头产品。二是科技研发相对滞后。因高素质人才短缺、产业配套不完善,参与青稞产业化相关技术研究的团队力量不足,缺乏对青稞食品营养功能性效果及作用机理相关研究,难以为青稞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专用青稞品种缺乏。据研究,青稞酒酿造原料主要是通用型青稞品种。受地域、耕地、气候等因素制约,我县种植的青稞品质不能满足专用加工用途的需要,导致青稞种植效益差,影响了广大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四是青稞产品宣传营销滞后。新型青稞产品市场开发不够,功效宣传不足,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认可度有限,未形成品牌效应,市场占有率较低。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除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有限公司外,全县与青稞相关的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小,科技研发能力弱,产品品质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四、对策思考
今后我县青稞产业振兴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青稞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引领、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发展思路,以绿色有机为方向,以打造“青稞美酒”名片,加快建设青稞产业振兴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进青稞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丰富和拓展青稞文化内涵,培育青稞多元产品和多产融合新业态,着力提高青稞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奋斗目标:到2025年,全县有机青稞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年加工青稞12万吨以上,实现总产值30亿元以上,培育科技型企业2家以上。
(一)建基地,完善青稞生产体系。一是实施育种工程。结合种业提升行动,重点在南门峡、林川、丹麻等乡镇谋划建设绿色有机、优质高效、集中连片的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加快选育“肚里黄”“瓦蓝”“青海昆仑系列”等适合酿造或其他精深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种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产、优质青稞,为青稞精深加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做强种植基地。巩固壮大种植规模,持续加强与海南州、海西州、海北州等地区合作交流,建立优质青稞种植基地,构建稳固的产购关系,确保青稞原料品质优良、供应稳定。三是完善供应链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场”的发展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推动青稞产业做大做强。
(二)重科研,攻克青稞研发难题。一是健全科研投入机制。积极争取省市关于青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整合相关部门在青稞研发、繁育、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青稞产业发展,保障全产业链各环节资金需求,推动青稞产业向粮用、粮饲和加工等多方向发展,形成社会多元投入青稞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县农业、工信、教育等部门发挥牵头抓总、协调联动作用,积极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和农业示范园、互丰公司、青稞酒研究院(研发中心)、职校等机构对接,分口建立专家库,增强青稞育种、生产和青稞酒酿造、青稞衍生品加工的科研人才力量。三是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对青稞酒研究院、农业示范园专家工作站、互助职校等机构的支持,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实施科研项目等方式,重点开展青稞生产、青稞酒酿造、青稞衍生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和青稞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企业每年申报专利2项以上。
(三)推新品,延伸青稞加工链条。一是研究推广青稞菜品。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加大研究力度,充分运用青稞食材,结合当地菜品特色、消费饮食习惯实际,着力推出一套特色鲜明、营养丰富、寓意深刻的青稞特色菜品和青稞系列家宴,并将其列入职业教育烹饪专业课程和“雨露计划”专项培训内容,为打造青稞特色美食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同时,加强县职校、县文体旅游、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对接,将青稞特色菜品和系列家宴向全县景区、酒店、农家乐等餐饮企业推广,不断提高青稞菜品和系列家宴的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青稞食品。深挖青稞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价值,依托青稞产业园平台,积极招引食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青稞挂面、麦片、饼干、方便面等系列食品,实现营养挖潜、加工增值,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大力发展青稞衍生产品。依托青稞酒研究院,实施青稞β—葡聚糖、α—三烯醇提取、养生饮品、保健品开发、酒糟饲料加工等项目,开发青稞酒糟面膜、护肤等高端系列化妆品,逐步建立青稞循环产业链。同时,积极发展产品包装、彩色印刷、酒瓶酒具、纸箱等关联配套产业,形成以青稞酒生产为主、衍生产品为辅、配套产业为补充的全产业链。
(四)抓质量,提升青稞美酒品质。一是完善青稞酒产业配套支撑体系。加强要素保障,发挥天佑德公司龙头企业行业引领作用,引导小微青稞酒企业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中小青稞酒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规模以上青稞酒企业,形成“大酒厂强势引领,小酒厂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青稞酒行业协会作用,监督企业严格执行酒类生产标准、《青稞香型白酒》团体标准和《青稞酒》《青稞酩馏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加快健全原粮种植、生产酿造、基酒储存、灌装等全链条标准体系,制定发布《青稞生产加工标准》《青稞酒酿造生产技术规范》《青稞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等青稞生产、加工标准体系,为规范青稞生产加工奠定基础。三是着力提升青稞酒品质。加快推进青稞酒科研和工艺创新,促进青稞酿酒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切实强化质量监督,提高青稞酒检验检测能力,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青稞生产加工标准和青稞白酒、配制酒、酩馏酒质量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酒类防伪追溯体系,通过执法检查、设备监控等手段,实行酒类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监督,强化全力确保青稞及青稞酒产品质量。
(五)促融合,拓展青稞文化内涵。一是厚植青稞文化底蕴。深入挖掘青稞、青稞酒历史及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独特文化优势,邀请省内外各类媒体到互助开展青稞酒系列采风活动,全方位展示互助青稞酒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增加青稞酒文化厚重感和传播力。二是推动酒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青稞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探索发展以青稞种植、打碾丰收、酿酒体验为主体的旅游新业态,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青稞文化集中展示中心,形成文旅产业与青稞酒产业的互融互补发展格局。三是促进青稞酒文化发展。鼓励各白酒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土族民俗文化、青稞酒文化、河湟文化、农耕文化等方面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以青稞酒为核心的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酒庄,丰富青稞酒文化载体和内容。
(六)强品牌,促进青稞产业振兴。一是打造青稞产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就是力量、品牌就是效益”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青稞的营养和医用价值以及青稞酒在地域商标申报和有机食品认证方面取得的成绩,着力打造“绿色、有机、保健”青稞衍生产品品牌,加快促进“互助牌”等老字号青稞酒振兴,做强“天佑德”“世义德”等系列青稞酒牌子,鼓励小酒厂主推1个品牌,提高我县青稞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互助特色青稞产品优质优价销售,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创效益。二是加强青稞产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借助“环湖赛”“青洽会”“青稞酒文化节”和青稞酒品鉴会、青稞产业发展及健康谷物食品论坛等活动平台,创新宣传方式,采用图片、音像、广告牌等多种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推介青稞产品品牌,以宣传促营销,以营销推产业。同时,积极推广跨界营销、旅游营销、体验式营销等模式,支持企业在机场、火车站、景区、商场和特色街等建设专卖店、体验店和广告牌,不断提升互助青稞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作者系互助县常务副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