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市、县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各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一、政策引领,强化试点顶层设计。出台《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意见》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设施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医养结合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等方面加强政策引领和整体部署,保障了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精准施策,抓好均等差异化服务。开展困难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评估,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动态管理,确保对象和服务精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将养老资源向居家和社区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不断调整和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实施差异化护理和服务补贴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8亿元,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康复护理、助行助医、精神慰籍等服务。推行两项保险制度,投入资金632万元,每年为老年人按10—30元的标准购买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直接受益养老机构15家、老年人约10万人。
三、加大扶持,培育养老服务组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不断丰富养老供给,公开招标确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承接主体,带动孵化75家本地化养老服务组织。推进“公建民营”改革,支持机构开展农村居家养老延伸服务,14家农村敬老院向周边老年人开展服务,17家日间照料中心由社会力量运营,335家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按“社会组织+村级老年协会”模式运营。通过星级评定和运营补贴等,扶持企业和社会组织,42家养老服务设施获星级评定奖补资金309万元。相关部门与青海高职院校签订养老人才培养协议,2017年以来累计招收学生260人。
四、因地制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十三五”养老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规划,紧扣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通过项目实施、资产划拨和闲置资源整合改造,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3家、互助幸福院756家。重点打造了8个示范性日间照料中心、24个示范性互助幸福院。通过市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推进养老设施运营。17家日间照料中心,483家老年互助幸福院通过“三个一点”(即村集体筹一点、企业捐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等运营。加快养老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投入资金600万元,对14个养老机构和100户特殊和困难老年人家庭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等部位进行改造。
五、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差异性服务。整合康复保健和社工慈善等资源,探索“居家养老+康复保健+社工慈善”模式,针对老年人患病率高的实际,与就近医院签订康复理疗合作协议,按“上门服务+康复理疗”模式将TDP治疗和按摩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大课堂等形式普及居家养老护理和失能老人居家护理知识。社会组织搭建政府、社工、志愿者、老人和家属等多方参与的援助平台,开展“陪您一起晒太阳—偏远山区困境老人援助示范” 等项目,给偏远山区的困境老人提供辅助器具、无障碍改造、生活物资,开展家属及护理人员培训等。315名困境老人、105名家属和护理人员受益,培育和发展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社工、养老志愿者94名。
六、强化监督,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承接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方案》,明确评估范围、遵循原则、评估机构、评估标准、评估方式和评估流程,完善评估机制,强化质量监管,提升服务质量等。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区县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台建设、服务队伍、制度建设、服务成效、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现场调查、文件审阅、电话回访、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给参与养老服务组织“打分”,将评估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对评估不合格的社会组织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同时,注重评估结果应用,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区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组织选定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