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是的,真诚的人必定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跟长幼无关。善良的成年人,是值得尊敬的,而善良的孩子,更应该值得嘉许。张嘉一就是这样一位值得嘉许的女孩。
圆圆的脸蛋配上一双灵动的眼睛,忽闪忽闪,一眨一闭中透射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6月晴朗的午后,教室内,张嘉一和几名同学利用课间操时间打扫教室卫生。抬凳子、扫地、拖地。休息时间她用来为同学服务。
日常生活中,张嘉一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22时洗漱睡觉。除了吃饭睡觉学习之外,她把其他的时间都给了钢琴。她觉得音乐不仅让她快乐,而且还能陶冶情操。
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友善朋友,助人为乐,心存怜悯,这些散发美丽的字眼,都能从她的身上感受到。
12岁那年,张嘉一参加了一次夏令营。回来时,她给每个亲人带了“定制”礼物,除了给表兄妹们带了小玩具外,她还给父亲和母亲各带了书签和丝巾,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给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带了一个精致的拨浪鼓……
这样的张嘉一成了父母的骄傲,也成了左领右舍、亲戚朋友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以张嘉一为模范,希望孩子们多多向张嘉一学习。
善良是孩子的天性,张嘉一让父母在女儿身上深感欣慰。有一次张嘉一和父母逛夜市,在街头她看到一位老人盘坐在地上,老人将身体靠在一个电线杆上,当父母亲蹲下来问她是否要沙包时,张嘉一微微点头,但看起来不是很开心,父母起初不解,走上去问沙包的价钱,并给老奶奶一元钱,拿到沙包后,张嘉一看了看沙包,又抬头看了看老奶奶的脸,犹豫了半天后,起身离开。没走几步后张嘉一突然转身跑向老奶奶,把手里的沙包放在了老奶奶手里,然后头也不回跑到她父母的身边。
留给张嘉一父母最深刻的印象是,“沙包事件”中,张嘉一的表现,这让张嘉一的父母觉得孩子这么小,却有这样的怜悯之心、善心,着实难能可贵。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但同样,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父母。父母觉得女儿的这种行为在时刻指引着他们,像夜空的星星一样,照射着他们,在忙碌奔波时,想起来便会觉得“有这样的女儿,我是最幸福的爸爸!”
最真诚的心最能感动人。幼童时的张嘉一心存善念,少年时她依然心存善念。她是在善良中滋养的一朵静默绽放的花朵,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朵在善良浸泡和滋养下的花,一定会绽开得极具生命力,绽开得无比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