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互助县】南门峡镇:产业兴村庄美日子甜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18日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日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仲夏时节,行走在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东沟村的农舍庭院花香四溢、西山根村的荷兰豆千亩连片、磨尔沟村的游客络绎不绝……处处呈现一片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田园风光。

        随着乡村迈向振兴新征程,南门峡镇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各项事业发展潮奔浪涌,形成村村有特色产业,人人有增收渠道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现如今,南门峡镇的群众钱包鼓了,农村环境美了,农业发展强了。

        人居环境展新颜

        713日,记者走进南门峡镇东沟村,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映入眼帘,公路两旁的民居庭院整洁干净,绿化苗木取代了之前的垃圾堆、柴草,靓丽的村容村貌让人印象深刻。

        沿着道路向前走,记者来到东沟村的广场前,村里的8名保洁员正拿着工具清理垃圾、打扫卫生。谈及现在的居住环境,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村民李长科说:“现在我们村里的卫生搞得非常好,镇上的干部专门到家里宣传,还有门前‘四包’责任制,村里发放了垃圾桶、配备了保洁员,卫生好了,房前屋后的杂草也没有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近年来,东沟村坚持党建引领总基调,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纵深开展,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村庄发生显着变化的背后是东沟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东沟村形成了以“群众为主、政府为辅、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卫生保洁管理”的治理模式,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党员、群众、保洁员对村级道路沿线进行综合清理,村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门口还摆放了分类垃圾桶,这是东沟村垃圾收运体系的重要一环,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送,既破解了困扰农村多年的脏乱差难题,也提升了村庄环境的颜值,不仅为老百姓创造了整洁、干净的农村生活环境,也为大家树立了一股家家爱护环境、户户讲究卫生的文明新风。

        如今,全村告别“脏乱差”,寻回本色之美,更迎来“新生”,蝶变成一方美丽宜居之地。每天傍晚,在村子里散步观景、休闲锻炼已成东沟村村民的“固定动作”。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落地生根,一幅户户整洁、村村优美、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东沟村徐徐展开。

        农民鼓起钱袋子

        当天,记者走进南门峡镇西山根村的荷兰豆种植基地里,一行行由荷兰豆构筑而成的“绿墙”在田野里排列整齐,粉白的小花挂在枝头,鲜嫰翠绿的荷兰豆缀满枝秧。早起的村民穿梭在长势喜人的豆田中采摘荷兰豆,不一会儿就装了满满一桶“丰收的果实”。

        西山根村的龙家祥种植荷兰豆已有十多个年头,今年更是流转40多亩土地种植荷兰豆。“荷兰豆的采摘期比较长,可以摘两个多月,一般两到三天摘一次,行情好的话,每亩能卖5000余元。”龙家祥说。

        据了解,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西山根村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西山根村位于南门峡镇的中心,全村有3个自然村,7个社,共4631865人,全村占地面积达1.4万亩。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到这里流转土地种植荷兰豆,进而带动大批村民走上致富路。”西山根村党支部书记雷有威说,今年全村有300户农户种植了荷兰豆,种植面积达860多亩,经过科学种管,荷兰豆长势喜人,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荷兰豆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豆”。

        据雷有威介绍,近年来,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南门峡镇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广东省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带动周边镇上的4个村子大面积种植荷兰豆。目前,全镇荷兰豆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荷兰豆已成为南门峡镇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正准备去周边景区摆摊卖荷兰豆的村民万有仓说:“今天车上装两袋子就可以,对于景区里的游客们来说,这可是稀罕物,一斤10块都抢着要呢。”

        田野上,一株株随风摇曳的荷兰豆,给当地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成为南门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村民吃上“旅游饭”

        盛夏时节,行走在南门峡镇磨尔沟村,树木郁郁葱葱,巷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兴起的农家乐,让这个昔日的小村庄一跃成为旅游“胜地”,当地群众也端上了乡村旅游的“金饭碗”。

        磨尔沟景区紧邻南门峡水库,因“全省首个智慧露营体验中心”享誉盛名。景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是避暑徒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以前这里只有自然景观,游客留不下来,有资源没‘财源’,有风景没‘钱景’。”磨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军说,现在景区开发建设了集康青绣工坊、农业体验园区、高空滑索、惊险玻璃栈道、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大本营。

        据了解,为促进当地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磨尔沟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筑牢旅游项目之基,补足旅游文化之钙,搭好旅游服务之桥,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建+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依山傍水的自驾营地,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蜿蜒在植被间的木质栈道,在吸引游客源源不断前来赏美景、品美食的同时,也给当地人带来了满满的收获。

        在磨尔沟景区门口摆摊卖饮料的村民董卓玛索告诉记者:“我们村自从建成美丽乡村之后,开始发展旅游业,村民们也开起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在家门口赚到钱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在奔小康的路上,南门峡镇把绿水青山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靠山,打响了“生态经济”这一金字招牌,并充分利用当地的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带领当地群众从绿水青山走进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