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互助县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围绕目标导向,确保完成主要约束指标。1-7月份,威远镇空气监测有效天数208天,优良天数146天,优良率为70.2%,同比上升16%,PM10平均浓度103μg/m³,同比下降28.5%,PM2.5平均浓度48μg/m³,同比下降37.7%,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大通河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塘川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哈拉直沟河、红崖子沟河出境断面水质也达到Ⅲ类标准,4条河出境断面水质不断改善,城镇集中式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整改落实工作。第一时间建立马上交办、领导包案、边督边改、督办问责、信息公开等6项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办结问题督导督办实现“全覆盖”,全县上下立行立改,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截至8月27日,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交办的18批次84件环境信访问题中,67件已办结,17个问题积极跟进办理。同时,成立7个县级环保督察边督边改工作小组,分赴全县19个乡镇,拓展延伸查摆自身薄弱环节,目前,共查摆问题27件,办结24件,其余3件正在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反映涉及环保类举报问题已全部办结。
——突出任务导向,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强化“抑尘、减煤、控车、治企、增绿”等措施,划定了县城建成区“扬尘污染防控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狠抓水污染防治,制定下发了《互助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狠抓土壤污染防治,通过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回收农膜等措施,有效防范了土壤污染风险;狠抓节能减排,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减排项目、强化管理减排3个方面扎实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了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强化责任导向,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制定《互助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案》,成立环境保护领域督导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组成6个执纪问责组,督促职能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管力度,认真处理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源头治理。对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领域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共受理信访举报线索8件,立案查处3件。目前,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的19人进行问责,其中:给予政纪处分5人,诫勉谈话5人,通报批评2人,提醒谈话3人,批评教育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