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摘帽”后循化既回头看又向前干
        来源:    时间:2019年06月12日    

        □时报记者 王桂萍 通讯员 马兰芳 报道

        六月的循化,花红柳绿,游人如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让循化这片古老的大地催生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018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实现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率先整体脱贫摘帽”目标。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迈入巩固提升年。千万张摆脱贫困的灿烂笑颜,与雄山秀水绘就出了一幅姹紫嫣红的绚丽画卷。

        多轮识别“回头看”

        进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之年,贫困人口如何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如何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如何精准化扶持?为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更准确、帮扶措施再精准、脱贫力度再加大、脱贫责任再夯实,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循化县严格按照识别程序,对照 “五看法”“八不准” ,开展了多轮精准识别“回头看”,对识别不准、漏评、返贫对象及时纠正,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同时,循化县在建档立卡到村、到户、到人的基础上,为各贫困村和各行业部门配备了专职信息员及专用设施设备,推动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了“1+8+10”行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一目了然。

        记者注意到,打开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页面,可以看到扶贫政策、创新创业、扶贫动态、社会帮扶等内容。2016年,该县31个贫困村880户359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017年31个贫困村1054户4352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6.2%下降到2017年底的0.09%……

        不断壮大扶贫产业

        今年以来,循化县如火如荼地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深入了解贫困户生活、生产状况,对已脱贫的农户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了解帮扶成效,对贫困户提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的措施和建议。

        道帏乡木洪村贫困户多吉加农闲时节外出打工,但苦于没有技术,只能挣点苦力钱。自从参加该县就业局举办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后,他对藏式建筑和泥瓦工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现在一天能挣到200元了。

        多吉加说:“没有技术,干活太吃亏”。现在,家里有媳妇桑高一边操持庄稼一边养殖牦牛,多吉加自己还时不时外出挣点外快。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00元增加到如今的5000元。摘掉贫困之帽的多吉加脸上露出笑容,他说:“有了技术,就不愁打工找不到活计,也不愁挣不到钱了,以后的日子还会更好。”

        脱贫攻坚战以来,循化县根据乡、村、户资源禀赋,在不断壮大扶贫产业经济,建成“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基地、产业园(民族用品)和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培训技能,投入4000余万元落实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此外,扎实开展“雨露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累计转移就业9.87万人次。不断扶持壮大“拉面经济”,100多个城市中以撒拉人家为主的餐饮店达7500家。

        有效缓解因病返贫

        近年来,循化县积极探索“保险+扶贫”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一揽子“脱贫保”产品,提供“一站式菜单化”保险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医院报销费用外,自身承担的部分费用由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兜底承担,每个贫困人口保额为10万元。这可以有效缓解因病返贫、因灾致贫风险,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同时也成为了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截至去年,帮扶企业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973万余元,结合循化县脱贫现实需求,创造性地推出了以“保险扶贫”为核心,其他扶贫措施等为配套的“1+N”精准扶贫模式,为循化县脱贫摘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开启了扶贫的新模式——不只是“输血”,而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与扶贫干部走访入户时,记者看到了六岁的马轩轩,如今的他已基本康复。马轩轩一出生就患有心脏病、脑瘫等疾病,手术费用大约在2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费用。是“脱贫保”产品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保护伞”,兜底承担了大部分医药费,有效缓解了这个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积石镇沙坝塘村贫困户马桂花因患腰椎间盘突出常年卧病不起,丈夫又遭意外伤害死亡,生活非常困难,通过“保险+扶贫”兜底保障,获得了1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理赔,马桂花说:“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

        旅游产业持续发力

        这两日走进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脱贫户们的一幢幢小洋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内整洁美观,青蓝黄紫的小花围着院墙栽种,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美景图。

        循化县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各种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多达92处。提及循化旅游,人们首先会想到“撒拉人家”。近年来,循化县先后投入6000万元实施了20个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相继打造出上坊村“撒拉人家”、红光村红色文化、乙日亥花海基地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位于街子镇上坊村驼泉庄园的负责人韩明如说:“得益于乡村旅游扶贫政策,我搞起了农家乐,并吸纳了2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精准识别,壮大产业,兜底保障,发展旅游……今年,循化县精准扶贫“回头看”脚步铿锵有力,与脱贫前相比,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观,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广大群众无不感恩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怀与厚爱,大家摘了“穷帽”,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蒸蒸日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循化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渐落实,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改善。循化县扶贫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循化县将紧紧围绕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这个目标,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线倾斜,让越来越多群众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