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平安区】小病不出村平安百姓家门口看病得实惠
        来源:    时间:2020年11月10日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日报记者 巴迎桂 报道

        打开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市平安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变化的“版图”,变化翻天覆地:从初始的“老三样”到拥有现代化精准设备;从医生坐诊到主动为签约居民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一次望闻问切,每一张治病良方,每一步攻坚克难,都汇成了推动平安区医疗事业发展的力量。

        近年来,平安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队伍人才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着手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确保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为群众健康撑起“保护伞”,让平安区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不敢生病”到“看得起病”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住了半个多月的院,自己才掏了一千块钱。”11月5日上午,在平安区中医医院治疗的三合镇条岭村村民陶玉兰告诉记者。

        今年78岁的陶玉兰独自一人生活,三个姑娘都已成家。前几年,她被确诊为慢性气管炎,一到冬季,身体就欠佳,基本都在医院看病。曾经治疗费用昂贵,对原本不富裕的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后来,平安区积极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这可为陶玉兰减轻了不少负担。

        按照之前的医疗费用,陶玉兰住院一次要花费一万多元。现在,一次的治疗费用经过报销后只需要一千多元。靠着这些政策,陶玉兰增强了与病魔斗争的信心,心态也日趋好转。

        如今的陶玉兰,依托政府的养老金、高龄补贴等,过着安稳、有保障的日子。

        与陶玉兰一样,通过健康扶贫政策卸掉肩头重担的,还有三合镇新安村的低保户贺多杰本。“这个政策对我们低保户来说,减轻了看病的负担,住院10天,花费了4700多元,自己才掏了100多元。”贺多杰本告诉记者。

        贺多杰本今年66岁,是当地的一户低保户,患有气管炎、肺心病,靠政府的各项政策补贴生活。由于病情需要定期复查,长期用药,他仅有的积蓄慢慢花光,生活也渐渐变得困窘起来。“要是没有健康扶贫政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贺多杰本说。

        “为了做好健康脱贫这项工作,我们将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作为健康扶贫宣传的重要阵地,向贫困患者发放宣传品,并宣讲健康脱贫政策。”平安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谢占全告诉记者,在三合镇,像陶玉兰、贺多杰本这样患有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还有许多。平安区针对这一群体,特地制定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区卫生健康局抽调58名干部成立了5个督导检查组,深入9个乡镇和111个行政村,切实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仔细查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截至目前,平安区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有2188户7334人,均已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免费包。

        “看病难”到“看好病”

        “现在卫生院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而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看病还有减免,医生的服务态度也很好。”近日,记者在平安区古城回族乡中心卫生院遇到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古城村村民张梅,她高兴地向记者说。

        古城乡卫生院承担着全乡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医疗还辐射到相邻的其他乡镇,辐射人口近1.2万人。

        近年来,平安区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立足实际,整体谋划,分段突破,医改工作跑出“加速度”。

        “以前家里的老人出现感冒、发烧这些症状,都不愿意到医院检查治疗,觉得小病不用看,还经常说看病远、看病贵。”古城乡石碑村村民张万年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我在外面上班时,家里的老人病了,给村里的村医说一声,他们就会到家里去给老人看病,让老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为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古城乡卫生院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高效为辖区村民提供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全面卫生健康服务,稳步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本村村卫生室代购基本药物,对村医基本药物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指导,群众在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享有了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感冒住了三天院,全部费用有466元,通过‘新农合’政策报销,给医院交了139元钱,像这样的小病,我们不用再跑到县城,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了。”在古城乡卫生院住院部打点滴的角加村村民莫毛吉说。

        古城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谢国花说:“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不是终点,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会一直以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坚持防治结合。同时,针对医院管理薄弱环节,我们加强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中等疾病不出乡’,切实减轻群众看病的负担。”

        “外出求医”到“小病不出村”

        走进古城乡古城村卫生室,这里按照全县统一标准建设的村级卫生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在宽敞整洁的房间里,古城村村医王廷寿正忙着给前来就医的村民开药,并不断叮嘱着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原来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村级卫生室建起来了,设备配齐了,工作起来干劲也足了。”言语间,王廷寿对现在的工作条件很是满意。

        据了解,以前的古城村,医疗基础设施滞后,村民有个小毛病,买药打针都得赶到乡卫生院或者区上的大医院里去,十分不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将村卫生室纳入村级活动中心改扩建范围进行了全面改造,如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服务室等都有了。”王廷寿介绍说。

        近年来,平安区投入91.6万元的扶贫资金,改造全区45个村的46个村级卫生室,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百姓看病就诊有了越来越好的体验。古城村卫生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有个头疼脑热再也不用绕远路跑到乡卫生院或者城里去了,在村里就能解决,这里经济实惠,王医生的医术好,服务态度也好。”正在买药的古城村村民李淑玉连连点赞。

        古城村村民宋玉梅已经年过花甲,对于村里医疗条件的变化她的感触颇深。“以前我们生病全靠扛,现在国家政策确实好,小病可以在村里看,最远就是到乡上,国家还给我们报销医疗费,好得很。”宋玉梅开心地说。

        “村卫生室改扩建完成以后,基本能满足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要,所以村民们都愿意来这里就医,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10多个病人。”王廷寿介绍。

        下一步,古城村将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的配套设施。王廷寿表示今后将积极参与区里和乡里组织的医疗培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