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人民政府,行署各部门: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意见》已经行署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意见
(地区畜牧局 二○○七年五月)
十五 期间,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2006年全区实现牧业总产值11.78亿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的46.71%;农民牧业人均收入达到588.02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55%。但是也存在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发展资金短缺,养殖规模小,良种比例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为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按照 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生态 的现代畜牧业要求,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健康、生态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促进畜牧业向着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健康、稳步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 十一五 末,全区畜牧业产值达到16.26亿元,年递增9%以上;牧业人均收入达到890元,年递增12%以上。牲畜饲养量达到466万头只,年递增2%以上;畜禽出栏达到420万头只,年递增4%以上;畜禽良种化程度达到74%,年提高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达96500吨,年递增5%,牛奶产量39000吨,年递增5.5%,禽蛋产量10390吨,年递增2%,羊毛产量2830吨,年递增2%;特色畜禽产品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30%;牛羊西繁东育与自繁自育出栏总数达到300万头只,年递增4%以上。
二、优化区域布局
以特色畜产品为主导,根据区域资源,定位区域功能,统一规划,项目引导,示范带动,连片发展规模养殖户和规模养殖村,逐步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区域布局和养殖基地,加快产业带建设。
(三)城郊畜牧业。充分发挥城郊地区水、电、路、市政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畜禽良种业,实行猪、禽、奶牛集约化养殖,建立城郊型高产奶牛生产基地。发展畜禽定点集中屠宰及畜产品加工业、饲草料加工业、专业性批发市。
(四)川水畜牧业。充分发挥光、热、水等资源优势,发展科技养殖示范园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大户,推广规模养殖,逐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高原瘦肉型猪、优质禽蛋肉、奶牛、牛羊贩运育肥生产基地。
(五)山区畜牧业。充分发挥土地、饲草较多等优势,大力发展肉乳兼用牛、小尾寒羊、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鸡、八眉猪,推广适度规模养殖,建立特色高档猪肉、鸡肉、牛奶、牛羊自繁自育生产基地。
(六)草原放牧畜牧业。采取封牧结合、保护与利用结合的办法,着力推广保温畜棚养殖技术,加强草原保护、建设,逐步实行牛羊半舍饲,提高牲畜繁活率和出栏率,建立肉牛、肉羊繁育基地。
三、认真落实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措施
(七)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按照 突出特色,集中优势 的思路,在充分利用我区特点及优势,全面发展猪、鸡、牛、羊,突出发展高繁殖力畜种和奶牛的总体要求下,加快特色产品结构的调整,在积极发展高原瘦肉型猪、快大型肉用鸡和高产蛋鸡的同时,充分利用八眉猪、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鸡地方品种优势,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档猪肉、鸡肉和鸡蛋。充分利用陶塞特等肉用品种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优势,创新农区肉羊生产模式,突出羔肉生产。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不同地区突出不同的畜禽优良品种和养殖模式,城郊及川水地区发展高产荷斯坦奶牛;山区发展西门塔尔杂种牛,突出特色优质犊肉和牛奶生产;纯放牧地区加快畜群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母畜和良种畜比例。与此同时,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养蜂业。
(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牢固树立畜禽良种工程在发展畜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制定畜禽品种改良规划,以纯种繁育利用和经济杂交扩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宝塔型的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扶持发展原种(保种)场及扩繁场、良种繁育村(户)、家畜改良配种点,按照 方便群众,利于家畜改良 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县、乡畜牧兽医站家畜改良点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个体家畜改良点,全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村200个、家畜改良配种点500个。进一步加大高原八眉猪、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鸡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提供生产特色畜禽产品的优良品种,进一步加快特色养殖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开展种畜禽鉴定普查工作,配种改良点种公畜要建档立卡,分户动态管理,依法去势劣质种公畜,去势后优惠投放良种公畜。积极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研究、培训、推广、示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繁育及杂交利用方式。地、县财政逐年增加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资金,确保畜禽改良工作持续不断进行,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九)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养殖业小而散,粗放经营,传统饲养的现状,是制约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因素,要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一要通过规模化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扶持适度规模养殖户、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村、规模养殖小区的发展,促进散养户扩大规模,促进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逐步实现 人畜分离、场村分离 。二要通过产业化经营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大力推广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 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和订单畜牧业。按照 扶真龙、育小龙、引大龙 的要求,大力扶持牛奶、畜禽屠宰及其它畜禽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外面引龙头、找资金、学技术、打市场;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三要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竞争力。要把生产方式的转变与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积极制定畜牧业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标准化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及基地认证,提高畜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四要通过市场化和信息化运作提升畜产品知名度。扶持发展专业畜禽产品批发市场、集镇活畜及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市场流通体系。强化牧业信息网络建设,把规模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纳入信息化重点,建立健全地、县、乡、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宣传特色优势畜产品,正确引导生产者健康生产、消费者健康消费。
(十)实施畜牧业科技兴牧工程。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畜牧部门积极与院校、企业联合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在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的同时,主要针对规模养殖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注册登记长效培训机制,实行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规模养殖户每年的培训不少于30天。把长期培训与科技承包结合起来,鼓励科技人员承包到村到户,配套推广保温畜棚、畜种改良、疫病防治、配合饲料等适用技术,科技入户面达到总农户的30%,通过培训和典型引路,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实施乡土人才建设工程。针对从事规模养殖时间长、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能人及个体家畜改良人员和村防疫员,通过多种渠道及资金扶持,选送到院校、企业进行长期脱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二个月,培养畜牧业乡土人才1000人。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的知识更新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通过三年时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轮训。实施新技术推广应用工程。加大新技术引进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细管冻精冷配、家畜胚胎移植、奶牛性别控制繁育、绵羊人工授精等新技术。
(十一)狠抓畜牧业安全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治、诊断、监测、控制、监督体系。按照 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 的要求,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动物防疫经费,建立应急队伍,储备应急资金及物资,健全地、县、乡(镇)、村(社区)四级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体系,及时准确上报并依法控制扑灭疫情。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其报酬列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报酬标准。加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督,落实产品产地准出制和市场准入制。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抓好异地调运畜禽的免疫和隔离检疫工作,有效防止调运动物引发疫情。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申报及示范区制度建设。加强兽药、饲料质量和兽药残留监控,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定期开展假劣、违禁饲料、兽药的专项治理工作。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畜禽养殖场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记录制度等养殖档案。同时,要宣传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知识,规范使用。
(十二)大力推进畜牧循环经济发展。建立饲草料生产体系。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实行套复种及草田轮作,推广燕麦、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设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推广饲草料青贮、微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实现畜牧业与饲草业建设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贯彻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做好草原鼠虫害预报监测、草原防火和鼠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推进畜禽粪便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将发展牲畜暖棚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实施好 一池三改 农村沼气入户工程。鼓励畜禽养殖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通过引草入田、秸秆加工利用、过腹转化、粪污利用、畜粪肥田变废为宝,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四、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三)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加强退耕牧草的管护、开发与利用,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发展后续产业。
(十四)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扶贫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及人畜饮水等专项资金时要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以项目为纽带,将国家扶持资金、金融和企业及农民投入捆绑整合起来,相互带动,大幅度增加畜牧业投入。积极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大力开展修建保温畜棚、青贮池、网围栏等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养殖小区(村)的水、电、路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
(十五)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继续落实西繁东育等贴息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投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农行、农发行、开发行、农信社等涉农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建立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制度,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和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大力扶持发展畜牧业生产及畜产品加工。要引导、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畜牧业保险市场,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六)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牧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五、加大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十七)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作为促进种植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将畜牧业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政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认真落实。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发挥主力军作用;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贯彻《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和贯彻执行力度,提高管理者、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广泛宣传畜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宣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经验,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八)加强畜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三类兽医工作机构,转变服务职能,摆正执法、服务与生产的关系,落实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技术和法律保障。各级财政要保障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工作经费,足额落实兑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劳保、卫生津贴、福利等待遇。畜牧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激励机制,落实职责,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职称评定、聘用向基层人员尤其是向牛改人员倾斜。县、乡畜牧兽医站家畜改良点实行承包经营,改良收入除去成本和一定的积累,所余全部盈利归技术人员,亏损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