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人民政府,行署各部门: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行署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七月三十日
365bet赌场手机投注_365bater_约彩365软件官方下载地区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地区林业局 二○○七年七月)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多年来,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 以来,我区林业投入不断增加,生态状况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由 九五 末的21.1%达到了现在的24.9%,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业收入由 九五 末的26.5 元达到了现在的123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神圣使命;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产品供给和发展林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因此,抓好现代林业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现代林业这个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积极培育林业产业,推进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全区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 十一五 末,全区努力建成1000个新农村绿化美化示范户,400个绿化美化示范村,50个绿化美化示范乡镇,1个国家级绿化示范县。到2020年,全区所有村镇按照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标准实现绿化美化,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建成较稳定的农业生态屏障,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繁荣的生态文化。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和挖掘林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基础
1、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构建完整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力争在 十一五 时期对川水地区有灌溉条件的宜林荒山、荒滩全面进行绿化,对浅山地区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60%造上林,对脑山地区集中连片的宜林荒山80%造上林或进行封育,使重点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2、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 山水田林路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大力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 十一五 期间河湟谷地川水地区农田林网控制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浅山、脑山农田林网控制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和残次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3、加强村庄绿化,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围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向纵深发展。大力开展四旁植树,加快村庄绿化步伐,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 。川水地区村级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浅山地区村级绿化覆盖率达到19%以上,脑山地区村级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视庭院绿化,川水地区庭院绿化率达到95%以上,浅山地区要达到85%以上,脑山地区要达到75%以上。加强乡村公路绿化,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林荫化,省、县、乡、村可绿化道路绿化率达100%。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使农村适龄公民尽责率达80%以上。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巩固发展农村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集体、个体森林经营管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森林火灾、病虫鼠害等森林灾害的监测力度,不断提高预防、除治和扑救能力。在依法严格保护的同时,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资源。绿化美化示范村、乡(镇)、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和毁林案件,并力争使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控制在3.8%以内,林业适用技术培训面达85%以上;绿化美化示范户,有一个熟练掌握林业生产技能的明白人。
(二)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1、加快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等传统林业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在川水地区以建设四旁绿化为主,建成8万亩用材林基地;在黄河谷地以建设核桃经济林为主,建成5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在河湟谷地以花椒、杂果等经济林为主,建成5万亩无公害经济林;在脑山地区以建设沙棘林为主,建成10万亩沙棘果采集基地。
2、大力发展种苗花卉、生态旅游等新型林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河湟谷地大力发展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以互助北山、孟达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天然林区和城镇周边的人工林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新建民和古鄯、西沟,互助佑宁寺,化隆雄先、平安东沟等5处省级森林公园,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休闲休憩的需要;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建立草产业加工基地4处,在退耕区大力发展中药材和草产业,不断扩大农村就业人口、增加农民收入。
3、积极发展野生动植物养殖等特色林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野生动物养殖,到2010年,发展野生动物养殖繁育户100户。大力开展山野菜、菌类等森林食品和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加工业,开发利用林下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财源。
4、鼓励发展农村林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通过政策引导和林业贴息贷款等措施,在城镇周边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木材加工业,在浅山地区利用柠条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编织业,在天然林区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采集业,吸纳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同时扶持多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生产、加工、营销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5、加快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大力向民营林业经济开放,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真正使广大农民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到2010年,扶持100亩以上的造林育苗大户100户。
(三)培育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
2.利用文化平台宣传林业。通过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宣传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挖掘生态文化内涵。不断开发我区森林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游憩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潜力,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新农村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长远规划,具体安排,狠抓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目标,量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紧密结合当前林业工作的实际,根据当地的社情林情,因地制宜,制定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专项规划,抓好农村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和林业各项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调动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整合各项林业资金,通过典型带动,提高认识,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不搞急功近利。生态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工作要有连续性和全面性,根据规划,常抓落实,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劳民伤财的做法,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并取得实效。